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东亚应推进宏观经济合作
 http://www.bond-china.com  2002-7-22  中国国债投资网   
 
   6月27日,引人注目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加拿大西部卡尔加里约100公里的卡纳纳斯基斯度假村落下帷幕。这次会议的首要议题是讨论发达国家增加对非洲贫困国家援助的问题。尽管舆论认为,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援助承诺,就像悬在空中的一张馅饼,贫困国家到底能否拿到,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这一话题突显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已并非政治说词。近日,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黄范章研究员表示,全球化也带来了金融“风险”或“危机”的全球化。因此,各国政府有必要加强在宏观政策领域的合作,以抵御金融风险的发生。

  全球化带来金融风险全球化

  黄范章认为,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贸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其说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不如说它是经济全球十七的一个重要内容,甚至是一种推动力。然而在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也带来了金融“风险”或“危机”的全球化。只要一国的经济或金融出了问题,不仅其影响往往会超出国界,而且会通过价格、利率、汇率、股价等机制,把“风险”或“危机”也“传导”、“扩散”到本地区其它国家甚至更远,酿成地区性甚至是世界性的“风险”或“危机”。如在前不久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游资不仅利用泰国、印尼、韩国等国自身财政金融制度的脆弱而兴风作浪,而且对金融制度比较健全的香港也狂肆地冲击。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合作

  为了应对上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即应用“国家干预”方法,运用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经济管理,避免了30年代那样的灾难性危机再次降临。但黄范章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情况却正在发生变化。“风险”或“问题”全球化了,一个国家单靠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已不足以维持本国经济的稳定,既无法防止“风险”、“问题”从境外“传导”过来,也无法制止本国出现的金融风险或问题会向其他国家或地区“传导”。

  对于化解全球化金融风险,有人提出经济全球化要有“超”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或者是地区性的,甚至是全球的。有人甚至设想“世界政府”,由它来实行全球统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黄范章认为,这种意见不太现实,近乎冥想。因为各国大小不一,发展水平相差甚大,经济利益不同,南北之间还存在利益冲突。而现在最有可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主要应该是有关各国政府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上的合作。这种合作的形式,可以从初级逐步向高级提升,例如,可从政策对话和信息交流开始,继而实行政策讨论和政策磋商,再而实行政策协调和共同行动。这种合作的原则应是“尊重主权、平等协商、互助共赢”。这种合作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些机制和制度,如经济情况通报或交流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定期的政策对话和磋商机制、紧急支援机制(包括货币互换)等。

  东亚政府合作当加强

  从七国集团(后由于俄罗斯的参加称为八国集团)的历史来看,1986年在东京召开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决定七国以后每年定期就九大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监察”、“磋商”和“政策协调”。这样,“七国集团”就把对个别政策(如汇率政策)变成了对一般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并形成制度;而且曾多次联手干预了国际外汇市场,平息了金融风波,促进了国际金融和经济的稳定。

  黄范章说,西方国家为应对金融风波迭起而在联合国组织之外成立“七国集团”的“政策协调”、“集体干预”的机制,正表明现有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和机构的无能。而“七国集团”所主导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又只限于少数几个主要发达国家,未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要求,而且合作的领域有限。这就迫切要求改革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金融机构,确立新的规则,建立国际经济或金融的新秩序。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带来巨大震荡。这次危机也给了亚洲人民一个警示:应对新形势下的金融风暴,不仅需要各国之间的财政、金融支持,还特别需要住防范和应对金融风暴方面的国际合作,如建立风险预警、风险监管、宏观经济信息交流、政策协调,货币互换等机制或机构;这一切,都要求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目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类的国际机构不具备这些职能;而且它们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让东亚人民深感失望。为此,在新的国际金融机构和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之前,东亚地区人民应致力于推进地区性的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

  据介绍,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很快,特别是为防范金融风险而推进金融合作,这是宏观经济政策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黄范章表示,东亚金融合作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而且会为建立全球的余融风险防范机制、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提供经验或构成基础,从而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经济秩序作出贡献。
作者:王淼   来源:中国改革报  录入:xtatm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杨凯生:只要够格都可参股工行[2006-1-9 11:05:00]

  • 今年首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亮相深圳[2006-1-6 10:29:00]

  • 盖茨与巴尔默赌城“对决”[2006-1-6 10:28:00]

  • 中国社科院黄皮书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速略高于2005年[2006-1-6 10:26:00]

  • 湛江海关去年税收首次破百亿[2006-1-6 10:20:00]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引入公允价值计量[2006-1-6 10:18:00]

  • 上证指数挺近千二关口[2006-1-6 10:18:00]

  • 节后资金又充裕市场利率可能再度下降[2006-1-6 10:07:00]

  • 中银基金投资总监苏淑敏:2006年将是热身年[2006-1-6 9:48:00]

  • 2006年中国股市:还有什么值得期待[2006-1-6 9:47: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375毫秒